在河南省东南隅,有这样一座青山绿水的小县城商城县。
一是明确要求电网企业按分散式风电项目优先原则做好补贴资金使用预算和计划,有望大幅度缩短国家补贴资金到位时间,显著节约财务费用。2011年7月和11月,国家能源局分别下发了《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和《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背景是基于当时三北地区弃风问题逐渐加剧,中东部可集中开发的风电场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风电产业发展集中式和分散式开发并举的思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三、分散式风电开发管理办法的内容解读整体来看,管理办法释放的信息与导向十分清晰,就是针对当前可能限制或阻碍分散式风电发展的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最大可能促进分散式风电的发展。从2012年到2017年,三北地区受弃风限制,新增风电规模一直受到严控,中东南部地区的集中式风电开发则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生态、环保、林地等因素限制。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9号文发布,明确提出开放电网公平接入,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允许分布式电源参与市场交易等。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拓展发展空间,释放更多可开发容量。2017年以来,分散式风电逐渐进入重新起步阶段。
201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国家电网随后印发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相关意见和规范,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壁垒开始破冰,分布式光伏率先出现爆发式增长。笔者认为,当前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条件和时机基本成熟,分散式风电管理办法出台时机恰逢其时。第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且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发包人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的,应予支持;(二)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承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不予支持
第三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且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发包人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的,应予支持;(二)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承包人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不予支持。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因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发包人有过错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第二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在一般情形下,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光伏安装施工合同对双方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光伏用户应当返还施工企业在其建筑物上安装的光伏设备设施;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但在建筑工程领域,对于合同无效有特别处理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之相关规定,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或者经修复后验收合格,法律仍然保护安装企业参照合同约定请求支付工程价款的请求权。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户用光伏安装企业无资质施工的法律后果是什么?如果户用光伏安装企业在未取得必要资质情况下施工,直接法律后果是安装施工合同无效办法规定,光伏扶贫电站是以扶贫为目的,在具备光伏扶贫实施条件的地区,利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光伏电站,其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全部收益用于扶贫。光伏扶贫电站不参与竞价,执行国家制定的光伏扶贫价格政策。
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日前印发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明确,光伏扶贫对象为列入国家光伏扶贫实施范围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扶持深度贫困地区。光伏扶贫电站由各地根据财力可能筹措资金建设,包括各级财政资金以及东西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捐赠资金。光伏扶贫电站不得负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办法还明确,电网公司保障光伏扶贫项目优先调度与全额消纳。
光伏扶贫是资产收益扶贫的有效方式,是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大力推进家庭屋顶光伏工程,采用全电上网的模式将村民屋顶光伏所发的清洁电能全部并入当地电网。
图为4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空中俯瞰德清县新安镇舍北村,许多村民屋顶都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截至2018年3月底,新安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已安装405户,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363千瓦,每年发电上网获得的收益可为村民增收40多万元
图为4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空中俯瞰德清县新安镇舍北村,许多村民屋顶都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近几年来,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大力推进家庭屋顶光伏工程,采用全电上网的模式将村民屋顶光伏所发的清洁电能全部并入当地电网。截至2018年3月底,新安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已安装405户,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363千瓦,每年发电上网获得的收益可为村民增收40多万元建立合肥光伏运维微信群,实时解决光伏电站运行中相关问题,做好技术培训指导,定期通报电网运行管理要求,发布电网新能源运行走势与分析,服务新能源企业做好安全运行管控。截止今年三月初,合肥地区已并网地面电站及分布式项目15502个,并网容量2085.2兆瓦,数量与容量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合肥供电公司主动服务精准扶贫,加强县级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按照欢迎、支持、服务的原则,为光伏下乡扶贫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申报资料和并网流程,客户经理全程跟踪提供一站式服务。
光伏发电占比超过三成3月27日上午11时35分,在合肥电力调度控制在中心系统中显示,合肥地区光伏发电总量达98.82万千瓦,约占总用电负荷316.7万千瓦的31.2%,光伏电站发出的电力源源不断,连接起千家万户,推动着合肥绿色可持续发展。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自2013年6月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依靠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双重力量支撑,该市光伏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越来越多的市民、企业、集体都积极参与到电站的建设与运营中来,发展呈现不断加速态势。
图为巢湖坝镇光伏电站作为全国著名的光伏第一城,近年来安徽合肥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依靠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双重力量支撑,合肥光伏产业发展全面开花,短短数年成为全国著名的光伏第一城,取得的成绩受人瞩目。配合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合肥供电公司更进一步大力实施升级改造工程,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4.89亿,完成35千伏一下改造2159项,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幅上升,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无差异,扶贫光伏电站发出的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并网,成为用电高峰期间区域电网的有效支撑与补充,全面实现合肥农村地区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循环农业的联动发展。
各部门加强协同,缩短并网时间,使农户在最短的时间用上自家电。合肥市还积极探索光伏发展新机制,新路径,大力推进包括光伏产业园、地方扶贫光伏电站在内多种2.0扶贫模式,地方政府部门不仅负责省内统一扶贫电站建设任务,同时参与自筹资金、自主实施建设电站,与全省项目互为补充,使得工程效率更高,覆盖面更广,农民增收的脚步更快。
根据规划,至2018年年底,合肥市将建设100个光伏应用示范美好乡村、1万个农村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和1万亩光伏设施农业(渔业)基地,至2020年新增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640兆瓦,其中新建光伏发电站12座,生物质电站1座,垃圾焚烧发电站5座,多能互补电力供给新格局将带给合肥经济发展更强绿色动力。为有效促进地区电网消纳新能源,在政府部门引导下,合肥供电公司在十三五电网规划滚动修编中,充分与能源规划衔接,充分考虑新能源接入因素,从源头优先安排有新能源接入需求的电网项目,通过新增变电站布点、加强中压线路联络等措施提升区域消纳新能源能力。目前合肥地区十三五十大重点工程项目的500千伏龙门变电站出力平均约为80万千瓦,近期合肥地区光伏发电量已超过了一个500千伏变电站,预计今夏合肥电网最大负荷或将突破700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届时光伏发电也将成为电网度夏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夏季大负荷期的午间高峰期间,在电网较为薄弱的庐江、肥西的局部区域,光伏发出的电量就近消纳,自上而下源源不断对电网进行补充,减少远距离输电带来损耗等不利影响,有效的降低局部电网压力,对区域性电网安全稳定也起到一定作用,不过由于光伏发电的特殊性,晚间高峰电网整体运行压力仍旧较大。
标准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成并网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使得农户不仅省下了电费,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国家电网,同时享受国家和合肥市的补贴,每户每年增收平均在3000元以上,给百姓们带来的生活质的提升。截至2018年1月,合肥市已累计并网扶贫光伏项目6517户,容量约28506千瓦,顺利实现112个贫困村和三无特困户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农户得到受益,共同走向致富的金光大道。
2013年,合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光伏下乡扶贫项目建设,在全国开创了将光伏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先河,并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实施。由于光伏发电特殊性,并网后需要较高的运维支撑,合肥供电公司主动延伸服务,积极参与光伏企业运行与管理保障,通过集中培训、上门服务、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技能水平与电站运维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全市分布式光伏并网专项培训服务会。
截至今年3月初,合肥地区共投运10千伏以上大型光伏电站162座,容量1715兆瓦,其中市区64座,容量达323兆瓦,其中高新区、经开区发展最快,县域范围内的长丰县容量已超过合肥城区,达361.8兆瓦,肥东县和巢湖市光伏电站容量也在300兆瓦以上。目前,庐江及长丰县的新能源发电出力已到达或超过了县域实时负荷,为了确保光伏绿色能源安全消纳,合肥市政府积极引导,加强新能源项目前期管理,定期开展全市新能源发电出力消纳能力分析专题会,从源头上防止风险的区域新增新能源项目,目前合肥地区不仅未发生一起弃风弃光现象,绿色能源发展速度还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精准光伏扶贫 脚步更快3月27日,合肥巢湖市坝镇石塘村光伏电站正式投运一年,作为合肥市首个地方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这一年来,该电站共为石塘村共带来收益20余万元,等于每户贫困家庭年增收近3000元配合扶贫光伏电站项目,合肥供电公司更进一步大力实施升级改造工程,近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4.89亿,完成35千伏一下改造2159项,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幅上升,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无差异,扶贫光伏电站发出的绿色电力源源不断并网,成为用电高峰期间区域电网的有效支撑与补充,全面实现合肥农村地区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循环农业的联动发展。标准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成并网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使得农户不仅省下了电费,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国家电网,同时享受国家和合肥市的补贴,每户每年增收平均在3000元以上,给百姓们带来的生活质的提升。由于光伏发电特殊性,并网后需要较高的运维支撑,合肥供电公司主动延伸服务,积极参与光伏企业运行与管理保障,通过集中培训、上门服务、现场实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技能水平与电站运维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全市分布式光伏并网专项培训服务会。
目前,庐江及长丰县的新能源发电出力已到达或超过了县域实时负荷,为了确保光伏绿色能源安全消纳,合肥市政府积极引导,加强新能源项目前期管理,定期开展全市新能源发电出力消纳能力分析专题会,从源头上防止风险的区域新增新能源项目,目前合肥地区不仅未发生一起弃风弃光现象,绿色能源发展速度还一直稳居全国前列。2013年,合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光伏下乡扶贫项目建设,在全国开创了将光伏发展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先河,并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实施。
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自2013年6月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来,依靠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的双重力量支撑,该市光伏产业发展全面提速,越来越多的市民、企业、集体都积极参与到电站的建设与运营中来,发展呈现不断加速态势。精准光伏扶贫 脚步更快3月27日,合肥巢湖市坝镇石塘村光伏电站正式投运一年,作为合肥市首个地方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这一年来,该电站共为石塘村共带来收益20余万元,等于每户贫困家庭年增收近3000元。
截止今年三月初,合肥地区已并网地面电站及分布式项目15502个,并网容量2085.2兆瓦,数量与容量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合肥供电公司主动服务精准扶贫,加强县级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按照欢迎、支持、服务的原则,为光伏下乡扶贫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申报资料和并网流程,客户经理全程跟踪提供一站式服务。
顶: 71踩: 44456
评论专区